臺灣科技史|火燒百億廠房 聯電稱霸夢碎


1997年10月3日,新竹科學園區聯瑞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舉辦投產一萬片的慶祝茶會,但沒多久,聯瑞在科學園區西區的廠房突然冒出熊熊大火,而這把大火足足燒了兩天,這把火不但燒掉聯電的產品,也斷送聯電稱霸世界的路。


▍晶圓代工起源

晶圓代工是半導體產業的一種商業模式,可以讓IC設計公司專注於設計更省時、省電與性能梗好的IC,而晶圓工廠全心投入晶圓生產,將IC設計客戶產品的產量與良率提升。然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在1990年代是很新穎的,許多IC設計公司擔心自己的心血會不會被代工廠偷走,商業機密恐有外洩的疑慮,但IC設計公司若要興建晶圓廠房又需要上百億的資金,並非每家IC設計公司都可以負擔,但在台積電的嘗試下,自1986年創立的台積電,獲得客戶的信賴,專心朝向晶圓代工生產。


▍曹張正式對決

然而這對於1980年就成立的聯電曹興誠(時任副總經理)就大為不滿,曹興誠抗議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早在張忠謀回國前一年就已經提出(1984)但高層不予採納。自1982年起,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便開始邀請張忠謀返國服務,到1985年張忠謀首肯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而當時聯電屬於工研院出資,因此張忠謀不但是工研院的院長也是聯電的董事長。張忠謀藉由政府資源與荷蘭廠商飛利浦(Philips)共同成立台灣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這讓曹興誠忍無可忍,就在工研院與飛利浦簽約的前夕,曹興誠召開記者會宣布,聯電將擴建新廠以和台積電抗衡。這個動作等於曹興誠正式向張忠謀宣戰。

雖然張忠謀為新創公司台積電的董事長,但因為具有工研院院長的身分,因此張忠謀在這時侯是具備聯電與台積電兩大代工廠的董事長身分,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張忠謀應該要主動請辭,但張忠謀當時沒這麼做,那時已經是聯電總經理的曹興誠發動聯電其他董事,以競業禁止原則,將張忠謀逼退,而曹興誠也升任當上董事長。


▍聯電風暴

不過兩人的戰爭還沒結束,隨著台積電專注代工生產的成功,1995年聯電隨即轉型,將不再開發處理器與記憶體,轉而專注代工,但曹興誠的想法是,若能穩定客源能維持代工廠的命脈,於是找了無晶圓廠的小型IC設計公司合資開設晶圓廠,於是曹興誠找了美國與加拿大等十多家公司合資,成立了聯誠、 聯瑞、聯嘉晶圓代工廠的「聯電模式」。

但隨即而來就是面對其他大型IC設計公司所產生的懷疑,大型IC公司認為若是將IC生產發包給聯電或聯電旗下合資的子公司,IC設計將有可能被其他設計公司盜走商業機密。商業思考靈活的曹興誠馬上面臨到這場「商業疑慮風暴」,1996年隨即將聯電旗下的IC設計部門分切出去,而這些子公司就是現在的聯發科技、智原科技、聯詠科技與聯陽半導體等。雖然曹興誠順利拆彈,但既有的合資代工廠的硬體設施卻無解,當接到訂單時,A設計公司晶圓廠與B設計公司的晶圓廠設備不能混用或互相支援,導致可能A晶圓廠產能滿載,但B晶圓廠卻停機,造成產能利用率下降,以分秒必爭的科技廠來,閒置產能是奢侈的浪費。


▍聯電老總:兩年內超越台積電

1996年聯電的營業額為226億,台積電為394億,雙方有不小的差距,曹興誠的策略是,既然聯電打不過台積電,那麼就找「兒子們」來「圍毆」台積電。

1996年開始量產的「大兒子」聯誠,三個月內達到經濟規模、半年內損益平衡。1997年再度擴充產能,該年八月創下8.8億的營收紀錄。當年營收可達90億元、獲利30億元。依聯電投資43%計算,外加每年3億元權利金收入,來自聯誠的獲利將達15億元。

「二兒子」聯瑞部分,以當年的規劃,在1997年可達損益平衡,1998年進入量產,預計可貢獻母公司20億的業外營收。而「小兒子」聯嘉,則預計需盜1998年第一季才開始生產。

當年聯電預估全年營收268億元,獲利為80億元;台積電預估營收406億,獲利為147億。聯電在八月的成績單,單月營收已達21億元,加上「大兒子」聯誠8.8億營收與「二兒子」5億元營收,共34.8億,已相當逼近台積電八月份單月39億元營收。若再加上聯電在牛棚熱身中的第四座晶圓代工廠,聯電要越台積電並非遙不可及。

當時,聯電總經理宣明智更表示:「聯電在兩年內一定幹掉台積電!」


▍稱霸路夢碎 股票重挫下跌

1997年10月3日,「二兒子」聯瑞症在歡慶投產一萬片的慶祝茶會,但沒多久,聯瑞在科學園區西區的廠房突然冒出熊熊大火,火舌怒指天際,濃煙密蓋竹科,而這把大火足足燒了兩天。

聯瑞廠內不但無塵室付之一炬,連空白晶元也全遭殃,上百億廠房被大火吞噬,隔天股市開盤前湧入1.7萬多筆,高達14萬張委賣聯電股票,一度癱瘓證交所交易系統,這不但是老天把聯電的生財工具沒收,就連股民也放棄聯電。

對於半導體來說,大約每1.5年就會前近一個世代,聯瑞大火從重建、試產到投產約需要兩年,本來與台積電的差距又持續擴大了,在時間與技術的雙重壓力下,聯電與台積電呈現交叉,再也回不去了。

聯瑞大火後,喚醒科學園區的防災風險意識,科學園區常使用到高濃度的酸與鹼化學品,另外也有許多高壓電等設備,這是一般消防隊無法負荷,在此事件後,科學園區與廠商也同步提升消防設施與相關風險管理,這是一堂價值百億的課程。












參考資料:
01|Flat background with flames and wavy shapes

02|Oral History Interview:Morris Chang

03|聯瑞電子接二連三火災

04|晶圓代工爭霸戰:台積電vs聯電

05|一場大火 三種風格

06|大火燒出的抗災先鋒

07|聯瑞大火理賠一百零一億

08|一把無情火,燒傷曹興誠鴻圖霸業




張貼留言

0 留言